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
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
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:
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,由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給予有目的、有計劃、有系統的影響,以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①。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在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,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,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有效的教育。這是一門介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。教育心理學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,如學習的實質、動機、過程與條件等,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,如提供學習資源、安排學習活動、設計師生互動過程、管理學習過程等,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。 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,要注意四個要點:
第一,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學科,要遵循科學的全部規律,具備科學學科應當具備的要求。如作為科學學科,應當有自己的核心概念體系,使其作為獨立的科學學科成為可能。
第二,教育心理學要與一般的“學習心理學”區分開來。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在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問題,并不是所有情境中的學與教的問題。
第三,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學與教,既包括知識、技能的學與教,也包括伴隨這一過程的有關能力的發展,同時也涉及學生的思想品德、行為習慣和情感態度的學習。
第四,教育心理學以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為核心,其研究序列是學與教,而不是教與學。
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:
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展開的。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的是一個系統過程,該系統包含學生、教師、教學內容、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種要素,并由學習過程、教學過程和評價/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。
(一)學習與教學的要素
1.學生
2.教師
3.教學內容
4.教學媒體
5.教學環境
(二)學習與教學的過程
1.學習過程
學習過程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、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知識、技能和態度的過程。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,包括學習的實質、條件、動機及遷移等問題。
2.教學過程
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設計教學情境(如教學目標的選擇、題材的安排以及環境的設置),組織教學活動(如講演、討論、練習),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(如信息的呈現、課堂提問與答疑),從而引起學生的理解、思考、探索和發現過程,最終使其獲得知識、技能和態度。此外,教師還要進行教學管理,確保教學的有效性。
3.評價/反思過程
評價/反思過程包括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,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,以及教學后效果的檢驗、反思。因此,評價/反思過程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。
教學結束后,教師要特別注意評價學習的效果,對學生和教師自己進行反思,為后面的教學提供參考和經驗。
在學與教的過程模式中,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個過程,而且三個過程交織在一起,相互影響。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識和學習發展水平為基礎的,是在教學過程的背景下進行的,學習的進展因教學的質量而變化。反過來,教學過程又要以學習過程為基礎而進行。
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:
(一)總論(第一章)
本章內容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、研究內容、發展概況,以及對教育實踐的作用。
(二)學生與學習心理(第二章到第十一章)
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中學生的認知、個性與社會化等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,學習的基本理論,學習的動機,學習的遷移,知識的學習,技能的形成,學習策略的掌握,問題的解決與創造性,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,心理健康等。
(三)教學與教師心理(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)
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與教學媒體的選擇、課堂管理心理、教學測量與評價,以及教師心理等內容。 |